不忘课改初心 迈向改革深水区——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走深走实工学一体化之路
请用微信扫一扫
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是首批30所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改革试点院校之一,探索创建了“校企双制 工学一体”办学模式和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学院敢于跳出一体化课改“喝头啖汤”的舒适区,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坚持立德树人,围绕促进就业创业、服务企业行业、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多维度探索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不断迈向改革深水区,闯出一条具有“广东技工”特色的路子。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
构建“136”大思政育人体系
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中融入和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学院坚持推进思政育人改革创新,探索构建具有技工教育特点和工贸特色、涵盖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与综合育人三个层面的“136”大思政育人体系,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铸魂”,“人文素质课程、通用职业素质课程、专业一体化课程”3类课程思政“匠志”,“管理、实践、心理、网络、文化、环境”6个维度综合育人“立身”的“大思政”育人格局。特别是全面推动“一系一特色 一专业一特点”的课程思政研究,在15个专业、124门一体化课程、201个学习任务进行系统化的思政融合设计,并编制、出版、应用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等15个专业思政融合版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指导手册,初步构建了“工学育”三线合一的一体化课程思政模式,不仅实现一体化课程“工作即学习,学习即工作”的内核和目标,更将“育”贯穿“工”“学”全过程,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信,提升人文素养,树立家国情怀,坚定技能强国理想信念,培养大国工匠精神与责任担当,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传授、技能培养融合统一。
学院输出15本思政、专创融合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指导手册。
坚持以世赛标准为引领
提高工学一体人才培养标准
世界技能大赛被誉为“技能奥林匹克”,是最高层级的世界性职业技能赛事。世界技能大赛各项目技术标准来源于各行业、领域的国际龙头企业。为了提高工学一体人才培养标准的“天花板”,学院以世界技能大赛为平台,以参赛项目为研究对象,分析世赛选手在通用能力、职业素养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特质及其成因,系统性开展“世赛技术标准转化为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和课程标准”“参赛选手培养路径方法转化为技能人才培养的路径方法”的“两个转化”工作,并在制冷设备制造安装与维修、工业设计等10个专业工学一体人才培养中应用推广世赛标准转化成果。以制冷与空调项目为例,学院梳理了世赛转化的8个嫁接点,体系化输出世赛标准应用到课程标准、学习任务、教学资源、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的路径,提升制冷设备制造安装与维修专业工学一体人才培养标准。该专业学生在广东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首届全国技能大赛上均夺得制冷项目金牌,更连续4届世赛代表国家参赛。此外,学院还对世赛成果转化研究的经验做法进行了提炼总结,编著出版了《世界技能大赛项目技术标准转化为专业课程实务——以商务软件解决方案项目为例》一书及8本配套工作页,成为国内技工院校世赛研究中首套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成果转化丛书。在牵头开发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及一体化课程规范》(简称“国标课规”)的基础上,学院圆满完成了人社部交办的对接世赛标准深化专业课程改革任务,输出《网络服务器安装与调试》等3本人社部统编教材在全国技工院校推广应用。
学院学生钟建伟代表国家参加第43届世赛并获得制冷与空调项目银牌。
坚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
深化人才培养动态革新机制
工学一体能否有效实施,校企深度合作是前提。学院成立校企合作联盟,与华为、亚马逊、中外运、小鹏汽车等673家大型名优企业开展校企双制人才培养、企业新型学徒培训、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等多种形式的深度合作。截至目前,与欧派家居、瑞松智能等59家企业组建98个校企双制班,通过校企双方共商专业规划、共议课程体系、共创工学一体、共组教师队伍、共建学习环境、共搭管理平台、共享教学资源、共评学生能力、共招学生员工、共有保障机制的“十个共同”,实现学院课程与工作任务、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学生身份与员工身份的“三位一体”。学院更打造华为ICT人才培训中心、小鹏汽车智能技术培训中心,携手广东省战略新兴产业骨干企业--广州明珞装备股份有限公司面向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建设广东省产业就业培训基地,探索构建产业技能生态,从产业行业高度推动工学一体人才培养。
广州工贸&亚马逊AWS云创应用学院揭牌。
“2020工贸•瑞松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预备技师校企双制班”正式开班。
“工贸•神州易桥”17会计能手班学生在企业岗位上实践课。
人才培养能否紧贴产业需求,专业建设动态优化是关键。学院坚持对接广东省、广州市重点发展产业设置和优化专业,并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实施“每年一小改,三年一大改”滚动式更新,课改以来完成学院一体化课程体系的3轮迭代,更新课程标准、教学资源等一千多份,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更加精准,课程体系结构更加合理,一体化课程及其学习任务更加贴近企业真实工作任务。通过专业与课程体系的动态优化调整,学院打造了工业设计、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计算机网络应用等省市重点特色专业25个,计算机网络布线综合实施、系列服装设计2门课程在广东省技工院校首批5门精品课程评选中位列前二。
学院教师开展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
学院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实施“优质行动”公开课。
课改能否高质量推进,师资力量是重要保障。学院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实施分层式校本培训、项目式教研培训、引导式教学培训、实践式专技培训,打造四层级师资队伍,近三年组织教师下企业实践322人次,持续开展“优质课堂行动计划”,提升行动导向教学效果。学院更建立企业专家智库,强化工学一体人才培养支撑,抓好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实施、质量评价三个核心环节,近五年参与课程开发、教学实施、听课指导、考核评价的企业专家累计达560人,有力保障了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的优质实施。
广州市纺织工程学会专家范福军教授应邀到校进行听评课。
学院教师在白云电器公司进行企业实践。
近年来,在省市人社部门指导下,学院既埋头苦干、扎实耕耘,又仰望星空、奋力创新,一步一个脚印,走深走实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长征路”,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师生在世界级、国家级技能赛事中屡获佳绩,其中5届世赛成功培养7个项目20名国手斩获3银6铜11个优胜奖,师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中勇夺6枚金牌、1枚银牌和3个优胜奖,占广州金牌榜近“半壁江山”,教师在两届全国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夺得3个一等奖,学生在两届全国技工院校学生创业创新大赛夺得2个一等奖。近三年,学院每年平均向社会培养输送2200多名高级技工及以上层次的技能人才,毕业生就业率达99.42%,其中被华为、广汽集团、广州地铁、小鹏汽车、约克空调、长隆集团等知名企业录用的毕业生超过毕业生总数的三分之一,毕业生就业质量不断创优,得到社会的高度认可。
学院师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中勇夺6枚金牌、1枚银牌和3个优胜奖。
学院学生斩获第一届全国技工院校学生创业创新大赛一等奖。
“和传统教学比起来,一体化课堂的体验比以前沉闷的课堂环境要活泼很多,动脑思考的同时也可以实践体验,更加容易悟到课本上的知识,大大地调动了我们的积极性和课堂兴趣。”“无论是一体化课程改革,还是工学一体人才培养的实施,都必须紧跟产业的发展,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也在工学一体人才培养动态革新中实现了不断成长。”“工学一体课程教学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能够接触到企业的实际应用场景,让学习更加有针对性;而企业也能从实际用人的角度出发,通过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获得能够快速上手,贴合生产应用的人才,这对学校、学生和企业都是多赢的合作。”这是学院师生以及合作企业对工学一体人才培养的真实体验和感受。
学院陈矗老师凭借扎实的一体化课改及教学实施能力获得第一届全国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文化艺术与综合类全国一等奖。
学院在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上的不懈探索,不仅得到了学生、教师、企业的认可,更在国内外辐射推广。作为全国技工院校师资研修中心,2013年以来学院已累计培训国内职教师资近9000人次,无私分享改革成果,不断扩大课改影响力。学院更向孟加拉国规模化输出师资培训服务,培训孟加拉国职教高级官员、职业院校校长和6个专业的教师共计581人次;去年学院还成为人社部选拔纳入“一带一路”框架下南南合作技能开发网络的10所院校之一,与柬埔寨国立理工学院“结成对子”,极大地推广了中国特色的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曾经来到学院学习的孟加拉国技术教育局局长默德·瓦西杜尔·伊斯兰先生要求同行参训的孟加拉—韩国技术培训中心等12家职业学校(培训中心)的校长把在工贸学到的一体化课改的先进理念和办学成功经验带回孟加拉,并在各自负责的领域推进实施,促进孟加拉国国内技术教育的发展。
汤伟群院长(时任,现为党委书记)为孟加拉国职业学校校长们授课。
香港机电工程署制冷与空调技术员培训班学员在学院进行实操训练。
孟加拉国汽车专业教师在学院参加汽车维修项目技能培训。
文章来源: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