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检测到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无法获得最佳的使用体验,建议您更换其他浏览器或 升级您的浏览器。(使用360浏览器访问请选择极速模式)
关闭
欢迎 {{loginUsername}} 登录,退出 刷新简历 我的简历 简历预览 智能推荐 增值服务 修改密码 刷新职位 发布职位 预览主页 收到简历 智能推荐 会员服务 修改密码 省职协官网 求职者登录 招聘登录 会员注册 求职者注册 招聘注册 广东技工在线 广东职协公众号 手机端 网站导航

最强助攻!世赛特别赛,深圳技师学院翻译助力中国代表团获得一银一铜!

转载 院校之声

请用微信扫一扫 2022-11-08 00:00 {{clickNum}}

在上月举行的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韩国、瑞士赛区,深圳技师学院3名选手陈新源、罗凯、欧阳婉青获得“两金一优胜” ,实现了深圳选手参加世界技能大赛金牌“零的突破”, 为中国代表团金牌榜和奖牌榜贡献了一份沉甸甸的“深技师力量”。


▲ 点击查看深技师选手夺金激动时刻


其实,咱们大深技师对于本届世赛特别赛的贡献,还远远不止于此!在芬兰、法国赛区,深圳技师学院教师孟夏、曾文绮分别作为美发项目、健康和社会照护项目翻译,深度参与赛事,助力中国代表团选手取得一银一铜的好成绩!


她们是如何“过五关斩六将”

成为世赛翻译的呢?

在服务世赛,助力夺牌的过程中

又有什么难忘的故事呢?

让我们来一起听听她们的讲述吧~


孟夏 / 经验丰富的年轻“老翻译”


我是深圳技师学院人文学院的一名英语教师,在校时兼任3D数字游戏项目的技术翻译。此次比赛是我第二次参与世界技能大赛技术翻译工作。2018年,我经人社部面试选拔,以优异的成绩选入世赛技术翻译团队。本次特别赛前,我随团队参与了2019全球挑战赛、2019“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2019年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2022全球挑战赛等多个比赛,算是一名具备一定经验的“老翻译”。


孟夏老师在本次大赛芬兰赛区闭幕式现场


在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备赛阶段,经世界技能组织随机抽签,我轮换到了美发项目,该项目于2022年10月20日至10月23日在芬兰赫尔辛基举办。


▲ 模拟全英文比赛场景


从7月11日学校放暑假的第一天,我便离开深圳,开始了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的集训工作,从天津基地到杭州基地,再到重庆基地,4个月的集训工作横跨东西、转战南北,每天12小时以上高强度训练,由于时差原因,经常需凌晨4点参与2个小时的项目各国专家的线上讨论会。备赛最后冲刺阶段进行倒时差训练,每日工作至凌晨2点才离开基地。


▲ 集训工作中学习比赛专业知识


轮换到美发项目之后,我不但要熟悉赛事的新规则、专业术语、比赛产品操作说明等,还要做好专家会议翻译、选手专业英语培训工作、对外交流联络工作、线上双语课程录制、双语课件制作等工作。在赛前的场地熟悉日培训中,我需要给专家和选手做大量的会议及操作培训翻译工作。


▲ 给选手进行专业英语培训


正式比赛的4天,只有赛前30分钟可以和选手交流,翻译当天模块的注意事项,赛后跟随专家进行评分点讨论会议和进行评分工作。时间紧,任务急,更需要我静下心来,全力做好工作,做到精准翻译,让选手掌握和了解所有信息。


▲ 协助专家进行评分工作


本次世赛特别赛美发项目中国选手沈文青,跟随美发项目专家吉正龙老师备战世赛八年,先后参加过44届、45届世界技能大赛的选拔,积累了丰富的训练和比赛经验。为期4天的赛程中,多个模块赛题与以往比赛出题思路完全不同,极度考验选手的应变及临场发挥能力,沈文青凭借着扎实过硬的技术和稳定的心态,发挥出了应有的水平,获得了该项目的银牌。


▲ 孟夏与沈文青和吉正龙专家合影


赛后,人社部领导、专家教练组和选手,均对我的工作给与了肯定和认可。多次参与世赛工作,让我学习到了中国技能健儿、专家教练团队顽强拼搏、奋勇争先、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从多位中国世赛选手及专家教练的身上,看到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励志故事。一技之长,能动天下,职业院校的学生,通过努力钻研技术,拥有干一行爱一行的执着精神,用自己的双手,同样可以站在世界最高领奖台,为国争光,为人生添彩!


曾文绮 / “首席专家让我摇铃开赛”


我是深圳技师学院人文学院的一名英语老师, 2020年上半年,我报名参加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翻译选拔。当时,全国各地、相关行业部门推荐的报名者一共有682人。经过层层选拔,我荣幸地入选最终名单,成为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健康与社会照护项目翻译。



健康与社会照护项目与护理专业密切相关。这意味着,我需要在两个月内迅速熟悉项目,了解各类疾病的照顾操作,熟悉各种医学专业词汇、护理操作用物等,压力相当大。自8月到上海基地——上海健康医学院后,我便全身心投入集训工作,直到法国比赛结束,一直没有回家,其间几乎每天都是工作到凌晨一点。



集训期间,30个案例实操和照顾宣教需要在线上查找各种针对性的国际文献。为了确保专家和选手专心训练,翻译需要承担文献查找,精准筛选过滤出专家和选手所需的国际文献资料,以及相关视频。整理规整翻译资料200篇左右,以国际文献作为依据,尽可能地让选手无论是操作还是健康宣教方面都贴近国际标准。 集训期间,我还要辅导选手的英文表达和文书计划修改。


▲曾文绮扮演老年偏瘫痪者陪选手训练


在冲刺集训中,团队多次和阿联酋,巴西,以及新加坡专家教练做线上交流。在过程我也全力做好交传和记录总结的工作。



▲ 正在和阿联酋专家教练线上交流

▲ 集训结束,出征前合影

▲ 世赛特别赛法国赛区出征仪式


10月19日,健康与社会照护项目在法国正式开赛!这一项目比拼的是照护者的计划管理能力,人际共同能力,评估需求能力,实施照护能力,解决问题应变能力等。现场,该项目翻译的工作有别于其他项目,主要的工作在于交流和口译。


▲ 比赛当日早晨简会


上一届世赛,该项目的首席专家不允许翻译参与到竞赛中。除了选手和专家的必须求助,翻译都只能锁定在翻译区。这样非常不利于团队的合作和信息的传达,同时由于项目的职业理念以西方人文为主导,因文化的差异,各国专家对来自不同地区的参赛团队抱有一定的主观看法。


▲ 比赛前专家做最后准备


为了融入专家群,让自己不被锁定局限在一个空间,我主动与各国专家交流,尤其是首席专家。我严格遵守首席的指示,除了帮助专家和选手,也巧妙的充当首席的助理角色。最终,我获得了所有专家的认可,得到出入赛场大部分区域的许可,实现了团队有效交流和信息的传达。


▲ 首席专家是瑞士人,自备瑞士的传统铃铛,每日开赛摇铃作为开赛仪式。第三天,首席破例让我单独摇铃宣布当日开赛开始。全场专家惊讶之余,都在向我挥手致意。比赛最后一天,首席和我一起摇铃开启最后一日的比赛。


在团队的努力下,选手吴怡欣获得项目铜牌,这也是中国代表团参加此项目获得的首枚奖牌,实现突破。


▲ 曾文绮与吴怡欣合影


说实话,担任本项目的翻译,压力很大,专家和选手具有一定的英语功底,面对医学知识,专业词汇的挑战,加上时间紧迫,作为新翻译压力相当大。同时因为项目的特殊性,老翻译的经验也不大适用于这个项目。项目的学术专业性无疑对我来说是有相当难度的。


▲ 曾文绮与西班牙专家交流


我的经验是要及时归纳总结当天知识和工作,明确定位目标,一切工作都做可持续性的准备。同时,因为是非优势项目,项目的参赛经验不足,我也一直在摸索前行,需要自己思考如何帮助选手,以及积累和储备经验,整理集训中的所有文献和视频资料,用于下届世赛。


此外,工作中我会总结案例中选手的用词用句,利用自己的海外留学背景,分享西方文化,教授地道用语,在赛场和专家打配合。


▲ 日间照护评委和饰演糖尿病患者演员合照


让我非常自豪的是,本次比赛,中国团队不但做到选手充分地在舞台上展示出我国优秀照护人员的专业技能,也同时展示了中国专家的专业水平和翻译的语言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打破了欧洲专家对亚洲参赛团队原有的刻板印象。


▲ 比赛结束后,上海健康医学院院长带领项目团队全体合照


希望通过我们的探索和努力,中国代表团在下届世赛取得健康与社会照护项目的更大突破!


每一枚来之不易的奖牌背后

都有着整个团队的付出和心血

为两位美丽专业的翻译老师点赞!



文章来源:深圳技师学院

{{item.value}}({{item.name}})

{{item.name}}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