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故事|罗凯:建模全场最高分,夺金就是要快、准、稳!
请用微信扫一扫
2022年10月13日,韩国高阳,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3D数字游戏艺术项目赛场。
中国选手,来自深圳技师学院的罗凯深呼吸数次,调整好心态,全神贯注地投入比赛中。
2017年,第44届世赛首次设立3D数字游戏艺术项目,罗凯的师兄郑宗林获得铜牌。
2019年,第45届世赛,中国代表团第二次参加此项目比拼,罗凯的另一位师兄何定钧获得银牌。
2022年,中国代表团第三次出战3D数字游戏艺术项目。带着为国出战的荣誉感,带着团队多年奋斗拼博的使命感,带着渴望与梦想的力量,带着扎实训练的实力,罗凯此次参赛,淡定的外表下,只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夺金!
缘起 —— “世赛是我的梦想”
2016年7月,15岁的罗凯抱着 “有一技之长,走遍天下都不慌”的想法,选择入读深圳技师学院游戏设计专业。
一次,罗凯在3D建模任选课上认真地制作3D模型。也许是他专注用功的状态打动了上课的管庭玮老师,便推荐罗凯加入了游戏设计专业俱乐部,系统学习基础概念设计、3D建模和雕刻、贴图绘制和动画制作。
不久,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市内集训选拔赛拉开帷幕,罗凯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但由于他对软件和比赛规则的掌握与了解很不到位,一堆专业的词汇和软件让他措手不及,在深圳市选拔赛的第一轮中就被淘汰。
看着其他选手在一场又一场的比赛成功晋级,在赛场上大放光芒,让罗凯非常羡慕,也点燃了他的斗志。他暗下决心,一定要站在世赛舞台上,证明自己。
苦练 —— “成功没有捷径”
幸运的是,罗凯的班主任周全老师慧眼识才,罗凯得以进入世赛集训梯队,与第45届世赛集训选手一起进行世赛知识的学习。为努力跟上训练的步伐,罗凯几乎整个暑假没回家和出过校门,每晚不练习到11:30分不回宿舍。虽然之前落下很多训练课程,跟其他队员的水平差距也很大,但他从未放弃一定会追赶上他们的信念。他暗下决心,要加倍努力,争取下一届世赛再度冲击!
两年后,罗凯正式加入第46届世赛深圳市集训队。第二次参加世赛集训,从一开始的紧张,急于证明自己,到稳定心态,学会先思考再行动,全力拼搏,看淡得失,罗凯足足准备了三年。这三年,他没有假期,几乎都是在学习和训练中度过,他要求自己必须要比别人把软件操作得更快、更熟练、更准确!
第46届世赛的层层选拔,罗凯咬牙一关关闯了过来。市赛第一名、省赛“15进3”“3进1”考核第一名、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3D数字游戏艺术项目第一名(金牌)、第46届世赛3D数字游戏艺术项目国家集训队第一轮集训考核第一名……终于,罗凯取得了参加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的资格,离梦想又近了一步!
夺金 —— “让梦想变成现实”
2022年10月,信心满满的罗凯随中国代表团前往韩国,正式踏上自己梦寐以求的赛场。然而,拿到题目的一刻,罗凯的第一感觉是“有点慌”。比赛题型发生重大调整,项目模块由原来固定的4个“突然”变成了8个。以前的4个模块环环相扣,以第一天的概念设计为基础,后面的模型、雕刻、贴图和动画引擎都必须以概念设计为核心展开,而这次8个模块之间没有关联,有几个模块在题目思路的改变上甚至是罗凯没有接触过的。
赛前一个小时开始翻译,而翻译时间只有半个小时;最后赛前半个小时才公布题目,而与专家讨论的时间也仅有15分钟。幸运的是,罗凯的专家和教练都非常资深和专业,从容应对,判断出了关键评分点,并在赛前交流中给他制定好应对策略,这使得罗凯的压力减轻了许多。他静下心来,沉着应对,几乎完美地完成了各个模块的技术工作。
罗凯对自己的优势总结是:稳、准、快。3D数字游戏艺术项目要求选手的创意设计能力和软件制作能力并驾齐驱。罗凯在软件操作方面的速度非常快,他在建模模块的主观和客观分全场最高。正是因为他操作够快,够准,让他在这个模块形成了对其他选手“碾压式”的优势。
比赛中,罗凯习惯于每次比别人多想一点,多做一点。比赛最后一个新模块,选手需要根据绿野仙踪的元素设计符合堡垒之夜风格的像素画,要求越多越好。虽然用的是罗凯从未使用过的新软件,他却一口气画了36张,是全场最多的,第二多的选手也才画了14张图。罗凯能具备这些优势,也是得益于平时大量的练习和积累,他的表现也得到了其他国家专家们的认可。
由于各国竞争对手表现也不俗,好几个模块比分咬的很紧,因此不到最后一刻,罗凯始终不敢确认金牌归属。直到10月17日下午,韩国赛区闭幕式现场,当听到主持人用英文喊出那句:“The gold medal goes to KaiLuo from China”时,罗凯从惊愕到激动,泪水夺眶而出!他身披五星红旗,一路奔跑上台。这一刻,梦想变成了现实,他真的站上了技能竞赛的最高领奖台,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闪光 ——
“只是因为所有人的光投射在我身上”
“是他们把光汇聚到我身上,才让我站上了这最高领奖台。”
获奖当晚,罗凯在朋友圈写下这样一句话。
“我最想做的事,是把金牌挂在专家组长和教练老师的身上,和他们每个人合照,感谢他们这么多年以来的辛苦付出,他们真的都把自己擅长的技能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
“赛前赛后,我的专家组长叶维中老师和温昊、周烽两位教练简直是操碎了心。他们全程关注我的赛况,为我制定比赛策略,鼓励我沉着应对。为了能让我吃好睡好,想尽办法给我带一些有营养的特色美食,可他们自己却总是吃不香,睡不着。”
“感谢我的翻译老师周宣含在比赛期间的精准翻译,以及对我的照顾和关心。感谢每一个关心和爱护我的人。这枚金牌来之不易,真的凝聚了集体的力量。”
“我还要深深感谢我的学校——深圳技师学院!学校给了我一个特别理想的平台。因为在我心目中,最好的平台是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的。培训理论知识,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职业规划、以及认知水平。想学习,给你帮助;想创业,给你资源;想锻炼,给你机会!只要你有梦想,有目标,都可以帮助你实现,我想深圳技师学院就是这样的好平台。”
初心 —— “我还是原来的我”
“拿到这枚金牌,意味着我没有辜负整个专家和教练团队对我多年的培养,也是对自己多年努力的肯定,但我不会就此停止自己学习和探索的脚步。我将会更加有信心面对人生下一次的挑战,这次的经历也让我再一次深深相信:努力一定是有回报的。”
“我的专业是游戏美术设计,深圳也是设计之都,许多著名的游戏研发企业也在深圳,我希望能用自身所学,为中国创造出更多有意义有深度的游戏作品,把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融合到游戏作品中,让更多的世界玩家通过我设计的游戏了解中国,喜欢中国。”
“既然给自己定了目标,就要坚持不懈的为之奋斗。同时要怀抱一颗感恩的心。我想为深圳的技能教育发展做点贡献,帮助专家组长更好的发掘新选手,培养新苗子,同时让更多像我这样的青年人能够通过技能,改变人生,使生活更美好!”
文章来源:深圳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