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两会进行时!今年的“深技师提案”是……
请用微信扫一扫
叮咚!深圳进入两会时间!
深圳技师学院今年有3位教职工
以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身份参加两会
他们分别是市政协委员罗德超、汤湘林
和市人大代表彭莺
我们都知道
两会委员/代表满载基层一线声音
反映社情民意和工作实际
那么,今年深圳技师学院的委员和代表
又会代表学校
递交什么样的“深技师提案”呢?
罗德超委员
“加快深圳智能制造数字化技能人才培养”
4月9日,政协第七届深圳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开幕。上午8时开始,市政协委员陆续报到。现场核酸采样,递交流行病调查表,领取委员证和会议材料……委员们严格落实防疫举措,在接受采访时展现出良好的履职风采。
作为教育界别委员,深圳技师学院党委书记罗德超早早来到会场,在会议间隙,他接受了南方日报、深圳商报和深圳晚报等多家媒体的采访。
“党的二十大今年召开,这是我们国家的一件大事。近年来,深圳全面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一名政协委员,能够在市两会上为城市的发展和双区建设建言献策,我觉得非常荣幸和期待。”

▲ 南方日报记者采访罗德超委员(摄影:朱洪波)
今年参加深圳市两会,罗德超委员带来关于加快深圳市智能制造数字化技能人才培养的建议,提出通过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为深圳增强现代产业体系竞争力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上午听了政府工作报告,内容让人振奋,也很实在。其中,报告对于坚持制造业立市之本,增强现代产业体系竞争力着墨颇多。”

▲ 深圳商报刊登罗德超委员的有关建议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了解详细内容
“深圳在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智能制造产业增加值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不足的问题,特别是从事制造、工艺及服务的复合型的高级技工严重短缺。”
“当前我们的制造业正受到数字化技术的深刻影响,产业升级必然需要大量配套的人才支撑,直接服务于产业发展的职业院校在其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 深圳晚报报道两会热点
罗德超委员表示,和其他产业集聚区相比,深圳的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数量偏少,制造业数字化技能人才供给结构性矛盾凸显,要发展好智能制造,人才培养问题急需解决。
为此,他提出若干建议,包括:鼓励职业院校开设和优化调整数字化制造复合专业,扩大学制培养规模;建设智能制造学院,对智能制造前沿技术开展前瞻性研究;深化产教融合,院校企业共育数字化制造技能人才;鼓励职业院校“育训并举”,大力开展数字化制造技能人才培训等。
彭莺代表
“进一步加大对职业教育、技工教育的投入”
深圳技师学院副校长彭莺作为市人大代表参加了深圳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她表示,政府工作报告高度关注民生,让人感到暖心,而就业是民生最重要的基础。当前经济运行和产业发展受疫情影响,对就业形成了一定冲击。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是促进就业的有效手段。同时,制造业是立市之本,建立高素质技术工人队伍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手。她希望政府进一步加大对职业教育、技工教育的投入,加强对在岗技术工人的技能培训,为稳就业保民生、促进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

汤湘林委员
“打通职业教育发展立交桥”
汤湘林委员在参加政协第七届深圳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1组讨论时表示:政府工作报告全面回顾了全年深圳的工作成绩,对2022年的工作作了务实的部署,令人振奋。她建议:以深圳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建设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打通职业教育发展立交桥,探索产业人才梯级培养新模式,服务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深圳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