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专业?前景好?就业好?适合才最重要
请用微信扫一扫
什么是好专业?
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概括就是:
好专业=适合自己的专业=符合个人兴趣爱好+符合个人性格能力优势+国家和社会需要+就业有保障
临近中高考,“如何选择专业”成了大部分家长与学生关心的话题。专业不仅是我们未来几年需要完成的学业,更是我们日后立足社会谋生的一项事业。专业选得好意味着以后就业更容易、发展潜力更大,大部分家长与学生都明白这一点。
选专业到底该怎么选呢?什么样的专业是好专业?是选择专业前景好、就业好的?还是以孩子的兴趣为主?
其实在专业选择上,最重要的还是得看学生自己,只有适合自己的专业才是最好的。结合学生自身的成绩、兴趣、性格、优势及就业前景等方面,选择一个“适合的专业”,才是所谓的“好专业”。
很多时候,我们问老师问亲戚问了学长学姐之后,往往也会发现“一个人眼中的好专业在另一个人眼中可能是坏专业”、“另一个人眼中的坏专业可能也是别人眼中的好专业”。
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有兴趣把专业学好,毕业后用能力、作品、证书说话,不担心就业,这就是好专业。
建议家长和考生:选择学校和专业,不仅要关注就业前景,更要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家长要和学生充分沟通,提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选报最适合的专业。
提前了解目标专业,根据兴趣参考
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种工作有兴趣,他能发挥其全部才能的80%~90%,并且能长时间保持高效率而不知疲惫。相反,如果他对某种工作没有兴趣,则只能发挥全部才能的20%~30%,还容易精疲力竭。所以在进行专业选择时,兴趣是重点之一。
当然,这并不是意味着根据兴趣盲目选择,很多专业等到真正学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和“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
因此,我们需要考虑各个专业的入门和出口,入门包括喜欢这个专业、有能力学好这个专业,这就要了解这个专业的课程内容,需要哪些能力。出口包括这个专业未来的就业方向、收入前景、未来发展空间,是继续升学?还是职场进阶?一定要提前了解清楚。如果连这些都不知道的话,只能说,盲目报专业很危险。
提前认知性格,根据优势选择
在选择专业之前,要对自己的性格有所了解,这对今后选择和专业有关的职业是很有必要的。
一些心理学家建议:热情、善于言谈的学生,比较适合选择师范、旅游等专业和职业。独立性、自制力、坚持性果断性强的学生,宜选择工科类的专业。组织协调能力俱佳的学生,宜选择财经、管理、数理等专业。
可以做一个性格测评,如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评和MBTI性格测评,大致了解自己的能力所在。
综合国家政策导向,考虑社会需求
在学生兴趣、性格的基础上,也要适当考虑国家的政策导向,毕竟国家大力扶持的,我们未来才有更多的机会就业和更好的发展。
2020年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蓝图,也是当代青年成长发展的宝库,更是我们专业选择的重要参考标准。
建议提出,要大力建设科技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划定7大数字经济重点产业,包括:
云计算
大数据
物联网
工业互联网
区块链
人工智能
……
要加快壮大新一代产业,包括:
信息技术
新能源
新材料
高端装备
新能源汽车
……
要加快发展研发设计、现代物流等服务业,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
提前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读书最终目的还是要归于职业,职业伴随我们30、40年甚至一辈子。很多学生在毕业时不知道自己未来想做什么,填志愿往往容易跟风和盲从,导致学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毕业后从事着不喜欢的工作。建议家长与学生根据要选择的专业,提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人一生职业发展道路的设想,从职业生涯规划的视角进行专业选择、志愿填报,可以对自己今后的大致发展方向有一个初步的定位。
让十几岁的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可能会有点困难,这就需要家长与孩子都参与其中,与老师多沟通交流。如果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知道未来该往哪个方向努力,那么职业生涯规划会简单很多。
文章来源:惠州市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