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眼视力2厘米,他用“心眼”看世界——记广东省第十六届运动会暨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双银奖牌得主清远市技师学院刘伟明同学
请用微信扫一扫
“从记事起,我的世界就是模糊的,上课时,借助眼镜才能很费力地看到黑板的板书。”
他叫刘伟明,是清远市技师学院财经商贸系18级电子商务2班学生。微弱的视力没有阻挡勇往直前的速度,他在广东省第十六届运动会暨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的自行车项目中,一举夺得70公里公路大组赛和15公里个人计时赛的两枚银牌!
刘伟明(左二)与队友合照
双目“受限”,依旧望向远方
“我的视野有限,利用互联网,却能看到无比广袤的土地和宽阔的海洋,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
选择了电子商务专业的刘伟明,并没有因为先天性弱视而封闭自我,对于这门用互联网跟人打交道的学科,他倾注了满腔热血。“自己亲手设计网页海报,帮助每一位客户解答疑惑,在虚拟的世界里跟他人建立起信任关系,让我充满成就感。”他热爱学习、乐于助人、热心大方、积极进取,同时酷爱运动。在清城区残疾人联合会的推荐下,他成为了广东省残疾人运动会自行车项目的一名参赛选手。
烈日炎炎下,刘伟明(左)与队友户外配合训练
训练艰苦,意志战胜困难
正式收到参赛邀请时已至2022年1月,没有任何自行车项目基础的刘伟明,仅剩7个月的训练时间。
此后无论严寒酷暑,他每周5次进行长达7小时的持续训练。每次一上车就骑行80公里,由于视力受限,户外自行车训练存在无法预料的风险。完成5个小时的高强度户外上车训练后,还需完成2小时的无氧负重核心训练。
“塑形对于自行车运动员是无比关键的,多余的脂肪会加大身体负担和风力阻抗,低碳水高蛋白饮食和高强度的训练,一开始很难适应。”
比赛当天,刘伟明(左一)和队友奋力前行
谈及训练,刘伟明认真地进行了科普。70公里公路大组赛需要双人配合,他的队友是退役的专业运动员,赛中如果踏频跟不上队友,就容易重心失衡,导致翻车的后果。与其他选手相比,零基础的刘伟明要付出更多的艰辛,“刚开始的1个月,膝盖疼得失去知觉,躺在床上浑身都是痛的,不光是肌肉,还有晒伤的皮肤。在训练中,时常因强度大而呕吐晕厥,屡次出现中暑的症状,好在都扛了过来。”
持续高强度的训练,正是让他获得双银的基础,70公里公路赛大赛中,他与金牌得主仅仅相差0.038秒。
刘伟明(左二)勇摘银牌
银牌和吉祥物“小清”
载誉归来,未来前途光明
“没能拿到冠军,多少有点遗憾,但自己已经尽力了,短短的训练时间能获得这样的成绩,亲朋好友都为此感到高兴。”刘伟明还透露,因为此次比赛,他获得了省队教练的赏识,广东省残疾人自行车队邀请他加入,备战2025年全国运动会。
在清远市技师学院三年的读书生涯中,刘伟明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认可,自强、奋进习得了一技之长,在互联网中认识到了更广阔的天地。他不受限于视力微弱的肉眼,用“心眼”去看世界。作为一名平凡而优秀的技工学子中,他脚踏实地,步步向前,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文章来源:清远市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