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练内功!班主任的成长密码——第一届广东省技工院校班主任能力比赛侧记
请用微信扫一扫
編者按:多年班主任经验如何在20分钟的赛场集中展现?历时4个月专心打磨一项技能会有怎样的蜕变?8月23-25日,第一届广东省技工院校班主任能力比赛决赛在广东省轻工业技师学院圆满结束。27名班主任选手历经层层选拔,在决赛场上一较高下。最小的“主任”,最大的责任。这场班主任专业能力的大练兵汇聚了多方心血,是传道授业的使命接力,更是奋发有为的崭新开端。
赛场内外
高手过招 齐展育人风采
“首先我会发挥班主任的作用,引导学生形成对技工院校专业的正确认识……”赛场上,选手们除了呈现精心准备的方案,还要应对评委的现场提问。
“感谢省厅提供这样的平台,让我不断地成长、总结、反思、提升自己。”广东省轻工业技师学院班主任戎烽珠分享道。“通过这次比赛,让我更加坚信要做一名有温度的班主任,助学生学一技之长,创美好人生。”戎烽珠说,任教16年来,她一直坚信每一名学生都是天上的星星,即使不能在白天看见,也一定能在夜晚时发出自己独一无二的光芒,她将继续努力提高教学能力,做好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杨梅老师比赛现场
在决赛现场抽到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这一情景答辩题目的中山市技师学院班主任杨梅,用生动鲜活的案例展示了班主任日常工作中如何合理地去化解与学生争执的过程,“首先要跟学生拉近距离,让他更容易去接受这件事情。”杨梅认为这次比赛于她而言是一个迅速的成长过程,“比赛过程中能顺利地输出,需要通过直接或间接经验来吸收与学生的相处之道。”
“我喜欢当班主任,如果学校允许,希望能当到退休。容颜易老,但是与青年人在一起心永远不会老,今年我41岁,从‘娟娟’到‘娟姐’我用了17年时间,下一阶段我想向‘娟姨’迈进。”佛山市高明区高级技工学校选手罗俊娟分享道,比赛后她将投身进校名班主任工作室的筹建与人员培养工作中,给予更多有想法有冲劲的老师针对性的指导。
“作为一名年轻的班主任,能够晋级这次决赛,我感到不胜荣幸。”深圳技师学院班主任许灿钰表示希望可以通过大赛锻炼自己各方面的综合能力,践行自己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
以赛促建 教学能力的集体成长
“半决赛时,我和段五星、牟丽霞、冯志强作为比赛选手,在蓝海楼驻扎了一周,大家一起讨论学习,互相演练,半决赛因为疫情改为线上比赛,学院领导就迅速为我们搭建了比赛云平台练习适应。”回忆起那段“累并快乐”的日子,惠州市技师学院选手张倩感慨那是最难忘的时光。得知张倩进入决赛后,学院领导迅速召开专家会议,各个系部老师出谋划策,雕琢文本,制定了周密的学习计划,一遍遍打磨、提高选手各方面素养。“没有学院提供的平台就没有今天的我,感谢一直给予支持鼓励的领导与同事们。”在得知自己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时,张倩不无感动地说道。
刘斯琴老师、蔡汝丹老师合力备赛
“人心齐,泰山移”这是阳江技师学院选手刘斯琴老师参赛后最大的感触。作为半决赛中粤西赛区第一名进入决赛,学校领导给予了多方支持。各部门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围绕主题班会设计与情景答辩环节出点子、提建议,在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热忱中助力刘斯琴沉着应赛,赛出风采,最终取得了大赛第三名的好成绩。
赛事评委、佛山市高明区沧江中学附属小学校长江为彬在比赛过程中发现,本届大赛有不少选手的身上都带有“集体教研”的影子。“在许多精心备赛的选手背后,我们能看到集体教研、团队作战的努力。”他认为,在首届全省范围的技工院校班主任能力比赛中能看到这种集体参与、共同进步的氛围,是一个很好的开始。“这是广东技工院校教学能力的一次整体成长,最终将让孩子们受益一生。”
团队淬炼 没有人是孤勇者
“本次大赛旨在立足‘大思政’,坚持把思政教育贯穿技工院校人才培养全过程,使技工教育成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坚强阵地。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广州市技师学院党委书记王作根在参赛动员会上所立下的“军令状”,是全省近百所院校积极备赛的缩影与见证。
广州市技师学院赛前培训
“每天早出晚归,1岁的女儿几十天没看到我,以至于再见时很是陌生。”广州市技师学院学工处副主任钟志华分享道。根据比赛进程的变化,他需要组织和协调选手训练和备赛,为选手选定备赛点、选购比赛物料,联系供应商拍摄主题班会活动,联系校区组织学生返校配合拍摄,为选手修改方案展示PPT,为保障选手没有后顾之忧,每一名团队的成员都付出了十二分的努力。
同为团队的一员,技培处副主任林琳与技术保障团队则负责根据比赛文件要求,解读政策、死磕环节、一组一组地为选手推敲锻字炼句,临近决赛时,更是集中封闭训练,每天耗时近20小时解题、背题、打磨选手的谈吐与仪态,原创文本总字数近30万字。“这是我们的原创,绝无东拼西凑。”林琳笑言,一次比赛,竟成就了团队的“知识产权”。在广州市技师学院团队的助力与个人不懈的努力下,选手廖千慧最终取得了比赛一等奖的好成绩,这既是一场个人的“修行”,更是一次团队的“淬炼”,在这场比赛中,没有人是孤勇者。
选手心得
最小的“主任”同样肩负重任

“我抽到的题目是‘网络诈骗预防教育’,我以一位学生在淘宝上刷单被骗的真实案例开展主题班会,帮助同学们认识到网络诈骗常见的手段,并且邀请民警到班级讲解,让学生们树立自觉宣传预防网络诈骗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经过激烈的比拼,郝义最终获得了一等奖头名的好成绩。
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在大赛中取得了好成绩,郝义却愈发懂得了学无止境。经过本次班主任比赛,他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班主任工作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如何建立更加民主的班集体?”“如何快速高效解决家长与班主任之间的误解?”“如何激励学生们更好的学习专业技能?”新问题带来了更广阔的世界,正在等着他一一解答。
“这些都是我比较薄弱的地方,通过这次班主任竞赛,我对班主任工作职责又进行了一次成体系的学习,在今后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将把本次比赛的心得、体会运用于班主任实际工作,用我的工作热情,继续引领学生们健康成长,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愿成为学生的一面镜子
“情景答辩是我的强项,很多情景案例都是我真实接触过的。”作为一名从业七年的心理老师,广东省轻工业技师学院选手杨燕红常常借助专业领域的知识沟通学生,处理班级大小事务。
在接手电子商务专业班主任工作后,杨燕红系统通读了国家对电商行业的整体规划,思考电商行业的发展思路,每当遇到问题时,她总能从国家宏观层面出发,立足本班现实情况,引领学生共同思考电商行业如何为社会做出贡献。“我会和学生们一起去收集资料,了解行业的发展,像韶关市政府大力支持成立的跨境电商园区,就是很典型的一次研究案例。”杨燕红分享道,要让学生明白自身专业的价值,才能更好地树立学生的自我认同和专业自信。
“首先我会先了解所带班级的专业、行业前景。在学生到校之后我喜欢通过问卷、家访、心理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的状况,掌握了这些信息之后再去规划教学目标。第一个学期我的目标很简单,就是让学生适应新生活,方方面面的放松与适应,达到自身价值认同的自洽。在此之后,再去学习知识,就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备赛过程中,杨燕红也逐渐总结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对于即将到来的新学期,她有些跃跃欲试。“班上的同学们下个学期就要去实习了。大家可能更多只能在网上交流,但是我肯定会分享这次备赛的经历,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希望成为孩子们的榜样。”从2007年至今,杨燕红从来没有改变过对教育心理学的追求,她以自己为例子,让学生们看到一个人如何一步一步将专业变成事业。杨燕红说,她愿意成为一面镜子,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努力,反过来给予他们力量。
评委支招
让班级活动更具专业特色和现实意义
如何让你的班级建设方案更出彩?赛事评委、中山市技师学院副院级督导谭纯强调要抓牢技工教育的内核,并提出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且符合时代精神需求的准则。
把握行业政策法规与人才培养方案
“我们要搭建更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平台。”谭纯向大家分享道。在选手们所分享的班级建设方案中,绝大部分为传统校企活动或节日活动,不同专业所要面临的就业形势不同,学生的生活、学习方式也不尽相同,这是技工教育区分于中小学教育所不同的教育优势,需要老师们构建更多具有专业特色与现实意义的班级活动。
“为什么要预设技工院校学生普遍厌学,而不去借助我国技工人才市场需求量增长、国家出台《职业教育法》的大好趋势去激励提升学生的内驱力呢?教育不应该仅仅限于管理学生仪容仪表与生活琐碎,更要两耳多闻窗外事。”谭纯强调,例如许多选手提到了所带专业为纯女生班,那么是否有针对这一特点展开更为具体的班级建设?是否有更多地进行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教育?是否有向学生科普过妇联“四字诀”?把握行业政策法规与人才培养方案,才能更好地支撑教育工作顺利进行。
契合学生、契合专业、契合时代精神
谭纯建议,班级建设需要达到三个契合。首先要契合技工院校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十五岁到二十一岁的青少年,正处于迈向成人的最后一个阶段,因此在班级建设过程中,需要把握青春期教育与成人教育的异同,实现二者之间的合理过渡。谭纯认为,班主任需要充分掌握“习得性无助”、“低自我概念”等理论知识,针对技工院校的学生自我认知与自我评价普遍低于普通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第一学年应重点着力认识专业与自信心重构,提升学生的内驱力。
其次,要契合专业特点、职业特色。我们反复提问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技工院校区别于高中的地方究竟在哪里?区别就在于是否按专业分班。技工教育是素质教育、职业技能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的集合,作为班主任,一定不能忽视对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例如:电子商务专业一定要立足于诚信教育;幼师专业则更要侧重于爱国教育、身份教育,同学们都没有做过父母,很难理解“如何爱孩子”这一命题,那作为老师,我们首先就要让学生体会到“被爱”的感觉,让她们将这份温暖与关怀带进往后的幼教工作中去,这就是职业素养的核心。
最后,要契合时代精神和社会的脉搏。教育始终是和时代紧密相关的,在班级建设方案中你需要体现时代的变迁与工匠精神,如航空航天、高铁建设,变化的是一座座高楼的立起与国家的富强,不变的是一以贯之的工匠精神与为社会创造价值的朴素情感。
这些年中国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涌现出了哪些先进人物典型,这其中又与我们的专业有何联系?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时,你的教育跟着时代前进了没有?这要求我们做到有效聚焦,落点到技工教育的劳动价值进行教育,我们是如何赚钱养家的?又是如何报效祖国的?在展示的过程中要反映出学生的体验,如果只有一味地放视频、录像,那是单向的,不是双向的、互动的,我们的学生他们怎么了?他们的喜怒哀乐,成长中遇到的小烦恼是如何克服的?要用更丰富和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
以更全面的角度应对难题
“缺乏对情景的丰富”、“分析问题不够聚焦”、“解决问题存在漏洞”,针对这些情况选手们应当如何去解决?赛事评委、广州大学教育学系副教授林冬桂就情景答辩环节为大家提供了新的思路。
首先,要有置身于该种情境下的迫切感与代入感,只有这样才能还原到问题发生时的细节之处,做到面面俱到。例如,当你作为班主任,学生电话告知你实习很无聊不愿再去时,此时此刻你不能马上联想到该如何开展主题班会或是联系学生家长,而应当注意到,电话还在你的手上,你需要马上回应电话那头的学生。这些都是非常具体且迫切的问题,需要切实代入到场景中做出最真实的反映,回答当下解决的策略,如果问题不能马上解决,再去考虑后续完善的策略。
针对具体问题,林冬桂副教授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变危机为契机,当碰到问题时,要去思考怎么转危为安;二是变被动为主动,在教育过程中不心存侥幸,事先做好所有已知问题的预防工作,做到未雨绸缪;三是变消极为积极,解决策略需要走向自我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切实做好学生内驱力、自觉性与自我教育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塑造在前,改造在后,因为改造必然比塑造更难。
除此之外,思考问题需要客观全面。最为典型的是亲子关系问题,我们需要意识到问题不仅仅出现在学生一方,不能只对学生进行教导和规劝,家长教育观念不够科学亦或是缺少某方面的教育能力同样会对教育过程产生深远影响。因此,还需要对家长开展工作,例如借助家长会的机会有机渗透、通过班级微信群分享一些科学合理的教育策略,或是组织家长参与教育沙龙等,更加全面地解决问题。
来源:广东省职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