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从维和战士到战疫后勤组长,他初心不变
请用微信扫一扫
15年前
他是用青春与热血捍卫大国担当的维和战士
如今
他是以刚毅与务实助力校园战疫的后勤组长
身份变了
对党的忠诚和担当没变
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没变
10日清晨5点50分
张利林突然收到采样机构发来的信息
“你校全员核酸检测安排在7点半开始”
周日、早上7点半、3000多人、临时集合
这些元素撞在一起
饶是他曾穿过雷区,早已处变不惊,也感到无比棘手
他一边协商采样机构申请延后时间,一边立即推进核酸检测采样工作
搬运物资、布置场地、组织志愿者、分批安排并确认采样时间……
张利林忙而不乱地做好各项沟通协调工作
终于在8:00顺利开始第一批采样
他悄悄地深呼了口气
“触动很大”
特别是智能制造系作为第一批检测对象
面对临时突发情况,没有任何犹疑和抱怨
反而表示理解特殊时期的特殊安排
积极配合,马上通知到每一名学生
932名学生迅速穿好衣服、跑下楼
按照指引 排好队
第一时间进行了核酸检测
同学们说:“我只是早起一会儿而已,医护人员比我们更辛苦”
让张利林十分感动
“这就是机电人的抗疫精神、家国情怀”
作为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白云校区突击队后勤组组长
除了负责联系协调白云校区全员核酸检测事宜
张利林还要统筹、调配、储备防疫、生活保障物资
“主食够吃7天,瓜果副食3天补一次,蔬菜每天补;校内超市日均消费2000多人次毫无阻滞;防疫物资有22个种类,满足留校师生2周需求”
可以说
白云校区防疫物资和生活必需品储量充足,供应稳定
虽然准备充分,挑战依然存在
各种突发事件
“就像开盲盒”
张利林幽默地说
13日深夜
张利林接到通知
根据社区要求
白云校区在校住宿生暂不流动
第二天要为白云校区3000多名留校生送餐上门
这对后勤组来说简直是极限挑战
“但我们必须去做,且尽全力做好”
“要让孩子们都准时吃到热乎乎的饭菜”
凌晨五点
张利林组织饭堂几十名员工开展烧制、包装、配送
凌晨六点
送餐工作已经开始
在他的组织下,机电老师们各展所能
有的开来了大巴车
有的用上了手推车
男老师手拎肩扛 女老师合力搬抬
手磨破了,肩膀肿了
依然没有影响他们送餐的速度
“谢谢老师!老师辛苦啦”
同学们自发大声喊出来对送餐老师的感激之情。
这些声音让老师们感受到了温暖,也增加了动力。
抗疫一条心
师生情谊深
“回过头去看,当时觉得高不可攀的大山也就在脚下”
张利林这种迎难而上的执行力
由12年军旅生涯磨砺而出
他1996年入伍
十年后经层层选拔成为联合国维和部队成员
负责保障联合国驻苏丹瓦乌部队的后勤供应任务
在苏丹维和8个月期间
他多次穿越布满地雷的雷区和极度危险的战区
因表现出色,被授予“蓝盔之星”称号
如今虽已褪去戎装
他仍时刻用行动诠释着
“退伍不褪色 退役不褪志”
用如磐初心肩负担当使命
用钢铁意志坚守抗疫前沿
文章来源: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